在 中文 中使用 納經 的示例及其翻译为 日语
{-}
-
Ecclesiastic
-
Programming
-
Computer
根據明治初年的神佛分離令,只剩下神峯神社,作為寺院的部分就成為廢寺,本尊和箇所被寄養在金剛頂寺,在金剛頂寺納經,明治20年(1887年)在原來的憎坊遺址建立了堂舍,讓本尊和箇所返回復興。大正元年,茨城縣稻敷郡朝日村的真言宗地藏院的寺格轉移,然後,進入昭和時代,從之前的神峰開始稱為神峰寺。
和縣道寺相反的一側是小型巴士以上和露營車(因為是民居的屋頂所以不能從橋先進入)的停車場,普通車以下是從縣道經過紅色橋後約100m,再往上約50m的地方有停車場,從那裡登上參道的石階,過了途中的山門登上臺階,有不動明王和迎接大師像,爬不上去的人就在這裡參拜,納經拜託同行,再往上走,在過了紅色的極樂橋附近排列著無數的石佛,再往上走,終於可以抬頭看到院內。來到本坊一級,左邊是水子地藏尊、鐘樓,前面是生物廁所(2001年12月引進),右邊是手水廠、庫房裏、納經所。再往上走一點,正殿就在它的左邊有一個大師堂。過了大師堂,穿過仁王門進入山裡,就到了三十六童子行場、逼割禪定、鎖定的奧院。
在1700年代初期,石碑是別當;為了對抗號稱山別當的橫峰寺,本寺的功能也轉移到了裏前神寺,但是納經卻寫著“石鈇山大悲藏王權現別當前神密寺里寺納經所”,壟斷著其他職務的,終於在明和6年(1769)幕府的裁定下囙此奧前神寺被稱為常住社,裏前神寺被稱為前神寺。參考之後的《四國遍禮名所圖會(1800年刊)》,發現最上層有本社(藏王權現社),在一級之下有本堂(石鐵山社),再往下是大師堂,下面是本坊和現在的石錘神社口之宮本社配寘相同的寬廣的伽藍,本寺的功能被轉移到了裡面,“石鐵山,因為山經常不能來,所以在這裡參拜”,第64番禮所也確定在這裡。
宿坊:無停車場:20台(作為道路維持管理費,通常情况下普通車要在納經所支付500日元,但到了紅葉期,除納經遍路以外的參拜者也要在神社內入口支付,作為交換可以拿到筷子。從停車場步行到境內約10分鐘。另外,在1km以下的縣道旁還有10個停車位,從那裡步行的話是免費的)從纜車山頂站徒步到境內約10分鐘(山麓站免費停車場:800輛,大型10輛)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歡喜天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閻魔大王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愛染明王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奥之院摩尼珠院.
納經印:當寺本尊、愛染明王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七所参拜壽老人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奥之院藥師如来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一夜建立之岩屋.
納經印:當寺本尊、奧之院大日如來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四國(東予)七福神・布袋尊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奥之院捨身嶽、七所參拜惠比壽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七佛寺藥師如來、七所参福祿壽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新奥之院・國中寺、四國三十三観音靈場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奥之院杖之淵大師、伊予十三佛觀世音菩薩.
納經印:本寺本尊、導不動、阿閦如來、五如來、本尊馬頭明王.
現在,如果本人向納經所提出申請的話,可以授予勺子。另外,也賣腰帶。